上世纪80年代初,大、中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开始进入我国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空调市场,由于受到我国能源和环保政策的驱使,空气源热泵的销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个发展高潮期,这推动了广大用户和有关科技工作者更深入地去熟悉它,研究它,因此空气源热泵技术趋于成熟,业内人士开始思考如何从现代科技发展与进步中探讨优化和改进措施。
人们在使用中已体验到,空气源热泵可靠节能,安装使用方便,但夏季室外空气温度越高,人们迫切需要空调降温时,制冷效果反而越差,而能耗却越高,该机组的能耗与空调制冷效果成反比的现象,可称之为“逆反效应”。而且,冬季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室外空气湿度较高,导致室外翅片热交换器严重结霜,易于引起翅片间空气流通堵塞,交换效率下降,使机组的除霜能耗增大,不利于机组的供热效果。 此外,在大中城市中应用,存在着噪声严重污染问题,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等。现有空气源热泵技术,在近半个世纪来已为人类社会的节能和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已具备了对此技术进行某些优化和改进的条件,其关键是怎样从根本上解决和消除它存在的弊端,例如,冬季除霜频繁的问题,很多企业利用了现代高科技中*的电脑技术。但是实践证明,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治标处理方法,其效果并不理想,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且引入了一种在智力和财力资源方面都不必要,吃力不讨好的误区。
客观上,伴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与发展,确实存在着治本的方法,例如采用复合式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结合的方式。在高温酷暑的夏季,特别是在南方,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冷凝器,可以采用干工矿的翅片盘管空气冷却(显热交换)、湿工况下的翅片盘管空气冷却、蒸发式冷凝器部分的蒸发式冷却三阶段串联组合的复合式冷却原理。这样,可将夏季室外空气湿球温度作为冷凝器的主要冷却参数,从而避免了夏季室外高温空气干球温度的不利影响,可降低其冷凝器内的冷凝温度。
夏季制冷运行时,若室外空气干球温度升高至40℃以上,该冷凝温度还可保持在40℃左右,不会随室外空气干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可使压缩机的能耗较现有空气源热泵降低26%以上,并可在夏季热泵机组制冷运行时,促使机组的季节能效比(seer)更高,从而达到正常的空调降温效果,消除了夏季空调降温过程中的“逆反效应”。 冬季制热运行时,结霜、除霜是引起空气源热泵制热效果差和电耗增加的主要症结,利用复合式空气源热泵通过预冷器对进入机组的室外空气做减湿处理,以减轻盘管翅片间的结霜程度,降低除霜能耗,延长除霜周期。同时机组采用同程重力流配管,即由室外热交换器的上部配置供液,供气接口,从其下部回液,回汽接口。这是机组的重力流配管方式,有利于保证液态制冷剂顺利返回储液器和润滑油顺利返回压缩机曲轴箱。此外,机组均配用低噪声离心风机,可控制其噪声级spl(a)=65db左右,且便于空调工程师更好地进行噪音处理。增设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可达到室内环境噪声水平。
有关于更多空气源热泵、热泵、东莞空气能厂家、太阳能热水工程、热泵热水机、空气源热水机请咨询东莞蓝冠。